云开app·官方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向劳动者致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召开
日期:2023-04-25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4月25日,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行2023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市人力社保局二级巡视员方扬主发布,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就有关问题进行回答。


市人力社保局二级巡视员方扬主发布




    一季度以来,市人力社保局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殷殷嘱托和中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到重庆人社领域,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围绕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的工作导向,开年就开跑,起步就冲刺,各项目标推进有数量、有增量、有质量。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及基金收支、人才引进、劳动关系等18项年度计划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一季度全市人社工作起跑稳、后劲足。

    (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两旺。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1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6.9%,同比增长3.5%,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分别就业8.7万、4.1万人,同比增长50%、11.4%。3月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控制在年度目标范围内。招聘需求逐月递增,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发布岗位215.2万个,同比增长3.6%,第三产业用工需求强劲增长,用工稳定性不断提高。重点抓实五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市场主体稳就业。为27万家企业减免失业保险费7.7亿元,为907家企业发放就业补助4095万元,为2647家中小微企业减息1.1亿元。

    二是聚焦重点群体助就业。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3124场次,发布就业岗位100万个,精准推送岗位信息500万条;开通“返岗直通车”千余趟次,促进460余万农民工返岗复工“应返尽返”;落实脱贫人口13条政策措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78.02万人,同比增加2.8%。全市去产能职工、退捕渔民、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三是聚焦创新创业带就业。延续实施阶段性小微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87亿元,同比增长10%,直接扶持创业7192人;举办第七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挖掘优质创业参赛项目3000个,带动就业35.7万人。

    四是聚焦数字改革扩就业。以“一库四联盟”为统揽推进就业数字化改革,归集劳动力2100余万人、企业信息100余万家,提档扩容企业用工需求库,依托大数据精准落实政策15.3亿元,精准推送岗位、培训服务等27.3万人次;

    五是聚焦技能培训促就业。发布100个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创新发放“满天星数字技能券”和“劳务品牌券”1.5万张,紧扣重点产业、重点群体用工培训需求开展补贴性职业培训6.3万人次,其中重点群体培训5.3万人次,产业对接率82.8%,比去年底增长1.8个百分点。

    (二)“一号工程”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川渝人社合作积厚成势。以部省市三方协议为引领,117项合作协议聚势赋能,启动川渝人社“十大专项行动”,有序推进60项年度合作重点任务,40项川渝人社“跨省通办”互办业务12万件。优化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定期结算机制,惠及2.8万人,涉及资金7.1亿元。持续推进川渝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协同立法,联合开展立法调研。加快共建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试运行川渝籍海外人才数据库。成渝“双核”人社合作确定28项年度重点任务,7方面118项数据纳入共享指标。

    二是助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有力有效。持续巩固主城都市区“极核”优势,累计建成92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58家零工市场,在全市占比达到81.4%和78.4%;强化“两群”特色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劳务品牌、开展特色职业(工种)培训1004人次,占全市总数的43%;创新聘用退休“双高”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三是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走深走实。实施人力社保部门营商环境提升工程,印发第二批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126项。扎实推进区级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建设,以九龙坡、潼南区为试点,形成人力社保部门区级政府服务平台建设通用标准,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取得实效。

    (三)社保体系持续健全,惠民有感更加凸显。

    一是强化参保扩面。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实施扩面提质专项行动,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593万人、617万人、706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巩固在97%以上。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稳步提升统筹层次。

    二是强化数字便民。实现工伤协议医疗机构联网结算全市全覆盖,社保经办受理端进园区、进企业、进高校、进银行,48项社保服务通过渝快办网上办,27项业务便捷办理,3个事项压减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以上。充分发挥部市共建社保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基地引领作用,创新打造市级社保标准化示范基地,形成“1+15+3”市、区县、乡镇三级社保标准化示范基地体系。

    三是强化基金运行。全市社保基金累计结余1707亿元,基金运行平稳有序。深入实施社保基金管理提升行动,搭建以预警指标为主的五色图指标体系,实现闭环管理,基金安全更有保障。

    (四)人才支撑强劲有力,“引育选留”力度加大。

    一是引才有新步伐。一季度全市引才1.12万人,环比增长6.7%,吸纳博士后326人,同比增长60%;举办2023年“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赴市外引才、海外组团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达成意向9660人;新认定“鸿雁计划”人才148人,同比增长35.8%,其中“2+6+X”产业集群占比79%;实施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千亿跃升”工程高效推进。

    二是育才有新成效。加快建设全国首个数字经济人才市场、“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开展全国首批数字技术工程师专业技术评价考核。优化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进一步提上限、增比例、严管理。选派第四批专家服务团125个团队1044名专家开展常态化服务;成功举办首届“巴蜀工匠”杯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大赛,助力川渝乡村振兴和产业工人培养;全市高技能人才达159.6万人,比去年底增加1.6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31.3%、西部领先。

    三是选才有新突破。率先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出台人才双向离岸创新创业发展措施19条,截至目前,吸引留学回国人才31人,人才科研成果转移转化项目23个;联合发布第二批126项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拓展基层专技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领域,出台乡镇农技人员高级职称“双定”办法,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全国首创出台26条薪酬激励措施,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

    四是留才有新举措。持续擦亮人才服务品牌,推进首届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累计吸引230家企业投入45亿元,发布“揭榜攻坚”项目345个,征集创新挑战项目293个,超50%项目已转化落地。优化职称“数治”平台,全市专技人才职称申报实现“零跑路”。累计发放重庆英才服务卡1.3万张,一季度提供“一站式”服务6.8万人次。

    (五)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服务应用全线“上云”。

    一是创新发展出实效。实施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渝你同行”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工程,强化劳动用工风险防范化解数字化治理、产业供应链劳动关系一体化治理。加强劳务派遣管理,制发《劳务派遣规范用工指引》。积极申报全国首批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

    二是溯源管理重长效。全市全域推广“渝薪无忧”数字平台,“渝薪码”与“综合协同调处平台”同步上线运行,推动欠薪隐患动态清零;“一金三制”基本实现全覆盖,预警平台接入率达到88.2%;升格全市根治欠薪工作专班,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全市一季度共处理欠薪案件312件,涉及4047人、涉及金额6600万元,治欠保支形势整体平稳可控。

    三是公共服务更高效。推出更多人社领域“一件事、打包办、一次办”,新增实施人社信息查询、劳动维权服务、个人补贴申请、单位补贴申请、工伤待遇服务、人才服务6件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持续减材料、优服务,推动更多人社事项“免申即办”“免申即享”“直补快办”。打造“渝快参保”“乐享退休”等一批智慧应用场景,实现高频服务事项“快办”“秒办”“智办”。

    下一步,市人力社保局将锚定全年目标,扛起政治责任,从强化政治忠诚、理论武装、调查研究、奋斗精神、宗旨意识、检视整改、管党治党等“七个方面”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加快形成一批有人社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就在山城”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渝创渝新”创业扶持、“巴渝工匠”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等工程;全力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不断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蓄力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体系;全力打造惠民有感的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渝你同行”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程,提速建设人社西部(重庆)数据实验室、智慧人社等数字平台,拓展“15+5”人社便民服务圈,持续提升人社数智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冲劲和闯劲打造更多具有人社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积极贡献人社力量!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在此向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感谢。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将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温度、纾困解难力度、便民惠民速度,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实实在在的新感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XML 地图